關於新加坡的二句話

關於新加坡的二句話

我想學多一點禪修的東西!讓自己放鬆。」--組員說

「不好意思,表達、付出的方式不夠好,自己卻從你們身上得到這麼多,謝謝你們」--哲祥說

 100% 

第一句話是一開始,組員們告訴我,為什麼他們想來參加營隊的原因,因為年齡的關係(今年滿25歲),這次負責的組員年齡都是25歲以上,可能因為社會經驗的關係,再加上新加坡人真的很熱情的關係,組員們會彼此互動,不太需要隊輔來幫忙做什麼鋪成,對於隊輔而言這是非常好的狀態,卻也是一種難於跨越的障礙--大家都"了解"如何互動。 

四天三夜的營隊認真說來不長(其實這時身體才剛調適好、準備好生活節奏),幸運的是組員或多或少都有禪修經驗,很容易就可以進入法師或活動的引導,不過漸漸的我發現,這也算是一種麻煩,因為很容易被過去的經驗牽走,就連自己也是,忘了去體驗當下的情緒,容易讓一些"不同"就這樣走過,不去留意,反正什麼大概就是什麼。 

在兩件事情上我發覺了這一點,第一件:自己負責設計的教案,第二件:點心燈之後的分享。 

在自己負責的教案部分,因為想要每個人不管在什麼位置(動手的人、觀看的人、等待的人)都能體驗到什麼,給予太多角色的關係,活動方式變得不夠單純,現在回頭想一想,有很多細節其實可以改進,甚至拿掉,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,其實就是忘記忘掉"我",應該要讓活動與自己有個空間,客觀的觀看整體,一切都是習慣,記得之前去法國當義工的時候,就是抱著一顆:「我要忘掉台灣的一切,歸零,當地人叫我幹嘛,我就幹嘛,體驗就對」那時反而當地人對我感到非常好奇和友善,這是一種良好的互動,當一方放開的接受時,另一方就可以很容易給予,心的軟化,會讓彼此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會更深,很單純的感受彼此,最後的結果相對很好。 

而點心燈之後的分享,其實和第一件事情的心態是相同的,自己先入為主的覺得自己是什麼角色,應該去引導學員去分享,當然,一開始組員分享的時候,都很侃侃而談著自己的體驗(新加坡人真的很熱情、快熱)我還一直被組員CUE,請我分享,但我一直壓後,因為總覺得分享內容少了一點真實,想著要如何讓組員講更多,這時腦中浮現以前常寬法師分享的一句話:「懂多少講多少,分享自己就好。」剛好營隊前又和常元法師聊到這話題,所以我就開始掏心掏肺的說,關於點心燈的感受,不去控制什麼,感覺都快掏到屁股去,一乾二淨!

「我很慚愧。」開頭我是這樣說的。

「在點心燈活動進行之前,在唱觀音菩薩偈時,我就哭了,我很慚愧,其實我不是來這當隊輔或義工的,我是來這裡當我自己的,很慚愧,想想其實有些人當義工,根本不是當義工,他只是來表現自己

『我當義工囉!你們要讚嘆感謝我喔』

為的是自己,一直以來以為自己不會像這種人這樣,現在卻發現,其實自己也差不多,我只是用了另一種方式,去滿足自己,我很慚愧,說越多做越多越慚愧,我真正皈依時發的第一個願是"自利利他",很巧合的,我的皈依名是"演利",但自己做了多少?很少,就像我現在這種講話方式,是種我很習慣虐待自己的方式,在藉由否定自己,來肯定自己,讓自己變得苦、悶,就算自己其實是想快樂的,對自己都不仁慈的人,何來自利利他,你說對別人多仁慈,我不信,我很對不起,但這就是我,挺可悲卻也很可愛,不過也不錯啦,阿~~彌陀佛,嗯...樂觀一點,這輩子欠的,哈,希望能改掉,拜託!」 

之後學員真的開始掏心掏肺說著自己的東西,剛好分享的東西也是我面對過的問題(組員隱私不好公開),剛好可以聊,聊著聊著組員哭了,我卻笑了。

         之後回台灣我整整睡了五天...超級累...從來沒這麼累過,日文作業、考試什麼的,如同趕鴨子上架般的結束,我又到了日本。

文/哲祥
活动日期 / 2014年12月25日-28日

 

活动类型: